内容:
作为前沿新兴信息产业形态,空天信息产业以空天基础设施为依托,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价值,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中游的卫星运营,下游的测绘地理信息、定位导航、遥感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众多高新技术交织发展,为空天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劲动力。高分辨率卫星、北斗导航系统、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等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我国经济、国防建设、生态治理等领域对空天信息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各地也高度重视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安徽省政府编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对空天信息产业作出了明确部署。“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我省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以星座建设工程为牵引,积极组建安徽卫星制造公司、发射及运营公司,打造制造、发射、运营的卫星全产业链。到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在省级层面的引导下,安徽空天信息产业必将迎来大发展。
宣城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有其先发和禀赋优势。先发优势上看,一是,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603基地(广德)是全国举足轻重的空天信息科研高地(目前也作为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二是,我市拥有的“宣城一号”遥感卫星即将发射并运营,空天信息产业在宣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禀赋优势上看,我市有着便利的交通、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上海、合肥、南京、杭州4个科技与数字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均在我1小时通勤圈内,丰富的文旅资源,不仅让人才能来,还能让人才留的住,科创类企业的“第二总部”落户在宣城成为理想之选。另外,从招商机会上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包括空天信息产业在内的科创类企业有外迁或建立一线城市第一总部+地方城市第二总部的双城联动的双总部发展机制,对创业企业来说,一线城市有如物业成本畸高、高端人才被大厂垄断等致命的缺陷,给我市带来重大招商机遇。
有望在未来3年内,投资数亿元,引入空天信息产业的创业期公司第一总部50-80家,成熟期企业第二总部10-20家,上市公司在皖在长三角的重要分子公司5-10家,“十四五”末产值可期望达到50亿-80亿,上市1-2家,吸引和留住人才1-2万人,有望在全省范围形成“北合南宣”的产业格局,并在全国范围进入行业第一梯队。空天信息作为新兴数字经济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对其他行业如大数据、信息软件等的带动作用更是有倍增效应,对城市品牌的加持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因此,我建议:
第一,以空天信息产业为抓手,加快“软件大数据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聚集;
第二,随着产业协会的成立,政府和行业企业(协会)共同努力,着力空天信息产业链下游(测绘地理信息、导航定位、遥感数据处理和应用),以商招商,大力引进空天信息类企业;
第三,以宛陵科创城为依托,并成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相对市场化的”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更大力度地吸引北京、上海及长三角的创业期企业的第一总部和成熟期企业第二总部落户我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