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以综合施治、汰劣存优、腾笼换鸟为手段,进一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全面达标,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提升至97.1%。
综合施治促规范提升。印发《宣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建设第一批“无废细胞”71个。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完成2576家单位危险废物申报登记、2547家单位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1529家企业一般工业固废申报登记。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金属减排,实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量替代”,完成减排项目4个。持续推进废塑料加工“散乱污”排查整治,累计发现9起废塑料加工“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改及验收销号。
汰劣存优促产业转型。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将新能源作为产业链首位产业培育,紧抓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着力点,锚定千亿产值目标,全力打造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新赛道。2024年落地新能源项目87个,登记金额797.3亿元,产业产值达750亿元,增长74.4%,并创成全省首个光伏领域产业创新研究院。同时优化完善入库EOD实施方案,推进5个EOD项目规范建设。宣州区深度摸排园区、乡镇、企业需求,强化政企互动,申报成功后开展定期回访,共争取2024年中央资金0.6亿元,排名全市第一;泾县委托高水平第三方专业团队编制项目5个,申报入库率100%,申请资金量1.28亿元,排名全市第一。
腾笼换鸟促绿色发展。通过实施限定区域、限定能耗、限定排污的“三限定”整治方式,加快倒逼腾退全市产能低、污染重的企业,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将环境容量指标优先用于重点项目,推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2024年完成7家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7家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及6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从源头削减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取得安徽全域推进排污权交易“第一笔交易”“交易数量第一”“单笔交易额第一”和“交易总金额第一”全省“四个第一”的优异成绩,2024全共完成二级市场交易14笔,交易总金额达685万元,2025年3月,首批政府储备库排污权出让成功签约,总成交金额205万元。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宁国市经开区作为全国试点之一,加快实施“竹炭代煤”项目,引导园区企业参与产品碳足迹认证,促进“资源+绿色”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