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市信息

没有军功章的运输兵 此生也无憾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4-11-12 17:25
[字体:  ]

李德银,1925年6月1日出生,1951年3月入伍,同年12月随部队入朝作战,在某部队担任运输兵。1957年12月退役,先后在原宣城县民政局、宣城市造纸厂工作。1981年6月退休。

2024年11月5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进百岁抗美援朝老兵李德银家中,听他讲述战场上的难忘岁月。虽然100岁的高龄,看上去也就80岁左右,眉目慈祥,知道有人要来采访,已提前戴上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成为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上的一员

“1951年12月,我们从芜湖坐火车到达安东(今丹东),美军飞机天天在头顶扔炸弹,鸭绿江大桥也被炸塌。”李德银说自己先是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有幸加入解放军部队并入朝作战。到达丹东后因鸭绿江大桥中间炸成个大窟窿,只能徒步,走了2个多月,先后在朝鲜的长道里和新高山一带驻扎活动。

左一为李德银

“我在工兵营担任运输兵,任务是将武器弹药等物资从防空洞运送到指定地点,主要是赶马车运送,遇到陡坡等马匹过不去的地方,就得自己背。用一个木制背架,就像反背着一把大靠椅。”李德银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始终把破坏志愿军补给线作为战略重点,不断炸毁铁路和桥梁,阻断供给到志愿军部队前线的食物和武器弹药,故而押运物资的任务十分危险。为防止遭轰炸,每到傍晚四、五点,李德银和战友们用马车装上弹药物资,再插些树枝作伪装,赶着马车出发。途中遇到美军飞机低空盘旋,就赶紧将马车赶到旁边的松树林中隐蔽起来,待敌机轰鸣声远去,再将马车赶出,一路提心吊胆,到达指定地点返回来再继续下一趟行程……他们在敌人密集轰炸、严密封锁下,建成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他们立下军令状,昼伏夜出,千方百计为前线战士输送武器弹药;他们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力惊人的“隐形部队” 。

负伤不下火线,半肺度余生

“我只是缺了肋骨和半块肺叶,但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每每说到这里,李德银心里都堵得慌。

1953年初夏,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一天晚上,李德银像往常一样投入运输线,他记得很清楚,是给进攻轿岩山阵地的部队运送弹药补给,在崎岖的路上艰难前行,敌人的飞机一次次盘旋在天空。突然,马因轰炸声受惊,上蹿下跳,李德银紧紧抓住缰绳,不让马乱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物资不能丢,马也不能丢。此时,正好一发炮弹落在身边,一声巨响,他被震倒,待战友将他扶起,只觉得胸口疼,有一些渗血,也不见大的伤口,马还在身边。当时也顾不得疼痛,按时将物资运至前线。此后,时不时隐隐觉得左胸有点疼,凭着年纪轻、抵抗力强,小疼忍一忍,大疼止痛片,撑过抗美援朝胜利和1956年支持朝鲜建设结束回国。退伍前,部队例行体检,发现李德银的左肺嵌有多枚霰弹皮,随即入院治疗,才发现由于耽搁时间太久,其左肺基本坏死,经手术切除左侧肋骨和左侧全肺。后被评定为因公贰等甲级伤残(后套改为因公五级伤残)。

李德银珍藏的纪念章

因只剩下右侧肺叶,老人说话间有些咳嗽和气喘。我们不忍耽搁太久,准备告辞。老人跟着站起,喃喃说道:“我没有直接参加过战斗,没有军功章,这也没什么遗憾,在战场上当运输兵的多了,组织上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又抚摸着胸前的纪念章,说相比牺牲的战友,他很幸运,现在享受残疾军人待遇,与老伴身体都还算硬朗,家庭也和睦,他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大家都过上了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好日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